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快报
第202007期
南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学会 2020年4月2日
目 录
最新关注
全力以赴做好应对疫情稳就业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通失业登记全国统一服务平台
各地动态
黑龙江:出台文件积极做好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山西:汾酒新型学徒制线上培训火热开启
天津:加快推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
河南汤阴:就业扶贫“亮实招”
重庆:启动“渝薪芯”工资管理信息系统
一家之言
稳就业是稳人心,刻不容缓
纠正就业歧视 给“湖北籍”劳动者以最大尊重
他山之石
欧洲多国采取多项措施 缓解医疗系统压力
最新关注
全力以赴做好应对疫情稳就业工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就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的明确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必胜信念,完善政策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全力以赴做好应对疫情稳就业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一、全面辩证长远看待当前就业形势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投资、消费、出口均受到波及,需求走弱,产业链运转不畅,外贸外资面临下行压力,劳动力流动受阻,企业用工需求减少。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稳就业原本就有不少难题,现在又受到疫情影响,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总起来看,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就业总量压力加大。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仍处于高位,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在1500万人以上,同时还有一些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后,企业开工复工时间普遍推迟,劳动者返岗就业延迟,招聘用工总量下降。就业主要指标出现波动,就业增长放缓,1—2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8万人,同比减少66万人;失业水平有所上升,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
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涉及疫情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给的重点企业用工阶段性激增,关键行业企业出现缺工现象。东部地区招工难用工贵,中西部地区外出难就业难,劳动力滞留问题突出,劳动力市场大范围重新匹配,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矛盾有所上升。疫情严重地区失业人员、大龄低技能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三是部分行业企业稳岗压力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开工复工推后,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批发零售等服务业受冲击较大,用工需求不足。相关数据显示,2月份制造业和服务业用工状况出现下滑。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生产经营和用工比较困难。
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增量、增幅均为近年之最。疫情突发正值春季招聘期,导致整个市场需求下降,线下招聘暂停,选择余地明显收窄,毕业生求职就业受到较大影响。疫情加速了部分行业需求调整,毕业生人岗匹配难度有所增加。
五是农民工外出务工受到影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目前总量达到2.9亿人,其中外出务工1.7亿人,跨省流动7500万人。农民工多数是生产服务一线普工,灵活就业较多,受疫情冲击更为直接,返乡农民工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比例较往年同期大幅减少。
但也要看到,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正积极有序推进,我国经济逐步回归常态,就业局势总体趋稳。我们必须全面、辩证、长远地看待当前就业形势。特别是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城镇化率超过60%,第三产业占比超过50%,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六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速,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的坚强韧性传递了化危为机的底气和信心。更为关键的是,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强大的动员能力,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经济总量近百万亿元,具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工业体系,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有14亿多人口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有1亿多个市场主体,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近9亿劳动人口的庞大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这些都不会因为疫情的冲击而改变,我们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充分把握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二、有力有序推动减负稳岗扩就业
就业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千家万户。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对稳就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指出,“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提高政策精准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指明了做好应对疫情稳就业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为做好疫情防控中的就业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立足职能职责,会同有关方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扎实做好各项稳就业工作,有力有序推动稳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着力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建立健全部、省、市、县四级联动的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针对疫情防控、公共事业运行、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企业的用工需求,实施台账管理,为企业配备用工服务专员,开展摸底排查,实现企业产能清、员工总数清、缺工人数清、空岗结构清、问题困难清。强化定点服务,实时对接、每日调度,多方式多渠道发布重点企业岗位信息,帮助企业招用工。目前,已帮助中央有关部门转办企业和地方重点企业近万家,累计解决用工需求40万人,解决用工比例达到75%。
——着力推动农民工“点对点”返岗复工。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机制,针对部分农民工返岗存在的突出困难,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信息对接、运输对接、健康检测对接,畅通“点对点、一站式”复工服务通道,及时通报开工复工信息,推动低风险地区农民工特别是贫困劳动力有组织、成规模、分批次尽快有序返岗、平安就业。目前,已组织专车19.2万车次、专列367列、包车厢1462个、包机551架次,累计“点对点”运送农民工超过503万人,有力地推进了复工复产。
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要建立健全农民工返岗务工沟通协调机制,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信息对接、运输对接、健康检测对接,畅通“点对点、一站式”复工服务通道,推动疫情防控期间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图为2020年3月19日,湖北省首批务工人员返岗就业专列从荆州火车站出发,外出务工人员正在进站乘车。
——着力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为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负担,帮助渡过难关,采取了“免、减、缓、返、补”的阶段性政策,稳定就业存量。“免”就是针对中小微企业免收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减”就是针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三项社保费。“缓”就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允许缓缴社保费。“返”就是扩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受益面。“补”就是用好用足促进就业创业的补贴政策,给予就业补贴、社保补贴、培训补贴、见习补贴。预计减免社保费将为企业降低成本5000亿元以上。目前,已有146万户企业享受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222亿元,惠及职工4951万人,受益企业户数已超过2019年全年。
随着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要优化招用工举措,着力推进线上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推动市场供求匹配,保障企业用工和劳动力就业应聘双向需求。图为2020年3月3日,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的一家公司,一场线上“云面试”正在进行,负责招聘面试的工作人员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和在家里的求职者进行线上对话。
——着力推进线上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优化招用工服务,实施线上“春风行动”,扩大在线办理事项,动员各类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市场机构提供线上信息发布和匹配服务,推行视频招聘、远程面试、网上签约和报到,推动市场供求匹配。针对部分劳动者延迟返岗,既有培训意愿、也有培训时间的情况,组织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开放中国职业培训在线等各类线上培训平台,抓紧上线一批急需紧缺工种的培训课程,鼓励引导劳动者参加线上培训,及时给予培训补贴,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截至目前,全国线上实名注册培训总人次350万左右。
三、打好“组合拳”,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做好“六稳”工作,稳就业居于首位。稳就业既是稳经济、稳预期,也是稳民生、稳信心。要清醒看到,当前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及其对世界经济贸易增长产生严重冲击,全球人员、商品、技术等要素流动放慢,国际贸易、供应链波动等下行预期增加,将给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稳就业压力进一步凸显。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稳就业工作,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以推动复工复产为重点,打好稳就业“组合拳”,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加强用工保障,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坚持把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作为当前一项重大任务,充分发挥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部门协调、上下联动,分区分级精准落实。持续强化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农民工“点对点”返岗复工服务,利用好用工对接服务平台,强化沟通对接和信息共享,进一步采取增强运力保障、便捷“健康码”互认等措施,提高服务便利度。取消不合理审批,坚决纠正限制劳动者返岗的不合理规定,打通“堵点”、补上“断点”、清除“痛点”,畅通人流、物流,以制造业、建筑业、物流业、公共服务业和农业生产等为突破口,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
促进政策协同,更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加强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推动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评估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专项治理的就业影响,优化监管治理,注重就业协同,着力消除各领域影响就业的制约因素。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把制造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注重稳定和提升制造业就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支持多种形式灵活就业。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持续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加快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抓紧落实“免、减、缓、返、补”,加大援企稳岗力度。
重点群体稳,就业大局就稳。疫情对经济运行和就业带来较大冲击,要广开就业门路,强化政策激励,拓宽就业渠道和岗位,努力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图为2020年3月15日,江苏省苏州市一名高职校毕业生在苏州一家公司的研发实验室内顶岗实习,正用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浓度。
广开就业门路,拓宽重点群体就业渠道。重点群体稳,就业大局就稳。要克服疫情影响,稳住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强化政策激励,扩大各类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事业单位招聘、“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中的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专升本规模。大规模开展就业见习,给予相应政策扶持。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加强信息对接,强化实名制管理服务,确保促进就业不断档、不断线。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加强跨区域劳务协作,引导农民工有序求职就业,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济人开展劳务输出。支持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引导返乡农民工参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业,加大以工代赈规模,挖掘二、三产岗位,落实返乡入乡创业政策,为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提供便利。统筹做好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工作。
精准就业扶贫,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要积极扶持发展扶贫车间吸纳就业,鼓励返乡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扶贫劳务协作促进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强化贫困劳动力稳岗,巩固就业扶贫成果,有效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挂牌督战的52个未摘帽县、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安置区等重点区域,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做到帮扶举措更精准、政策资金更倾斜、岗位投放更密集、技能培训更有效,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对于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人口和易致贫的边缘人口,实施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把他们及时纳入就业帮扶范围。保持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统筹就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构建就业帮扶长效机制。
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要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扶贫车间”复工复产,促进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图为2020年3月21日,在贵州省赤水市长期镇康桥社区,一名妇女在安置点的“扶贫车间”内钩织产品。
优化服务培训,着力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优化就业服务和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劳动力供求匹配效率,是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举措。要建立岗位信息归集发布制度,健全公共招聘信息发布平台。增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经办能力,统一服务标准和业务流程,提升就业服务标准化专业化水平。组织实施“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搭建全国统一线上平台,统筹各方面力量,分行业、分区域、分群体开展招聘,开展百日服务攻坚,推送千万岗位。强化职业技能提升,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技工院校基础作用,落实培训补贴政策,为各类劳动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遴选优质线上培训平台,丰富数字培训资源,免费提供技能培训。
强化兜底保障,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工作。就业形势越复杂严峻,越要加强困难人员的兜底保障。要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畅通失业保险金申领渠道,放宽申领期限和条件,确保失业人员相关待遇应发尽发、及时发放。加大再就业帮扶力度,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及时将受疫情影响的人员纳入援助范围,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发一批消杀防疫、保洁环卫等临时性公益岗位,把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政策用好用足,切实发挥托底安置作用。加大对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就业支持,给予政策、资金和项目倾斜,维护就业公平,坚决纠正对疫情严重地区劳动者的就业歧视。
增强谨慎之心,切实防范失业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规模性失业风险,是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底线。要保持对潜在风险的警惕性和紧迫感,加强就业形势和失业风险监测,紧盯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加强大数据比对,密切关注就业失业关键性指标的变动,密切关注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动态。完善劳动力调查制度,启动就业岗位调查。建立目标责任制,健全预测预警、分级响应、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就业工作主体责任、属地责任,加强政策储备,强力应对处置,切实防范失业风险在产业链、区域间传导扩散。
来源:求是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通失业登记全国统一服务平台
失业登记是失业人员获得有关帮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畅通失业登记渠道、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服务,关系劳动者切身利益。3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通失业登记全国统一服务平台,提供失业登记申请和办理进度查询服务。
服务对象。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需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乡劳动者。例如,从各类学校毕业肄业的学生、与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承包土地被征用的农民、从事一定收入的劳动但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人员等。
办理渠道。劳动者可登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平台(http://12333.gov.cn)或下载“掌上12333”客户端,通过全国统一服务平台在线办理。此外,劳动者也可通过户籍地或常住地提供失业登记服务的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等应用平台在线办理,或到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现场办理。
经办流程。劳动者进行失业登记,需填写《失业人员登记表》,由本人书面承诺填写信息的真实性,不再提交其他材料。人社部门将通过信息比对等方式审核登记信息,必要时通过工作人员调查核实。
服务保障。登记失业人员将免费获得就业创业政策法规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创业服务等基本公共就业服务。符合失业保险金领金条件的,可一并办理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金申领业务;符合就业扶持政策条件的,可同步提交申请;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实施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来源:人社部
各地动态
黑龙江:出台文件积极做好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近日,黑龙江省人社厅联合财政厅发布《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支持省内各地做好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明确培训补贴对象。《黑龙江省支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补贴对象及《关于做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的在企业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有就业能力和培训需求未按月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年龄不设上限)等群体,参加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均可领取补贴。
明确培训形式。各类培训主体可通过国家推荐的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或培训资源、其它第三方培训平台、自有网站等途径,搭建线上培训课堂,增加优质培训资源供给,组织企业职工和就业重点群体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省内各地要指导培训主体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就业岗位要求和培训对象接受程度等因素,采取在线直播、视频录播、实时互动、教师答疑、考核测试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线上理论培训和线上居家练习实操培训。对于线上不能满足的培训课程,应在疫情结束后一年内组织线下集中培训。
对线上培训管理提出要求。各类培训主体采用第三方培训平台、自有网站的,应经当地人社部门同意后组织实施。线上培训应具备签到注册、学习记录、答疑测试等功能,保证学习过程可查询、可追溯。同时,留存时间不少于3年的线上培训考勤、考核记录和线上授课全程视频等数据资料,作为申请补贴的依据。疫情防控期间,补贴标准、资金申请、拨付程序和要求按《黑龙江省支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及各地出台的配套政策执行。
来源:人社部
山西:汾酒新型学徒制线上培训火热开启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山西省承担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计划任务的企业之一,为保障疫情期间学徒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人社部、财政部疫情期间推出的免费在线培训资源,在积极复工复产的同时,充分整合线上资源,在“中国职业培训在线”平台为学员创建了新型学徒制培训班,将入企必学、安全生产、法律常识、工匠精神、职业素养以及世界技能大赛先进事迹巡回报告等内容纳入线上学习课程。
此次线上培训自3月12日推出以来,得到了学员的充分认可。学员表示,“这种学习模式非常实用,不仅能在特殊时期继续提升自己,还可以平衡工作,自主调整学习时间,视频、图片等深入浅出的讲解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目前,公司参加新型学徒培养的200名学员已全部在“中国职业培训在线”平台进行注册学习。
“汾酒新型学徒线上培训”打破了传统线下教学的固有模式,让学员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参加学习培训,降低了疫情对培训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成为当前形势下提升员工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持续为员工成长进步及企业创新发展赋能。
来源:人社部
天津:加快推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
天津市人社局会同市财政局印发《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截至目前,已有3864户企业申报,返还失业保险费2.63亿元。
一是扩大政策受益面。将裁员率条件由“不裁员或裁员率低于上年度本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5%)”放宽至“不裁员或裁员率低于本年度本市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5.5%)”。对参保职工30人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裁员率标准放宽至20%。
二是推行不见面服务。各区人社部门利用“网对网”与企业“心连心”,引导企业通过天津政务网“网上办事大厅”或通过电子邮件、微信、传真、邮寄等方式提出申请。红桥区人社局采取“先报补贴后补原件”的方式,对因延迟复工等原因无法加盖单位公章的,实行容缺后补。
三是提高稳岗返还效率。通过后台数据比对方式筛选出初步符合条件企业,按参保区下发企业名单,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各区人社局采取广泛宣传与点对点告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电话、短信、微信、邮件、传真等渠道,确保“应知尽知、应享尽享”。西青人社局将工作端口前移,对复工企业提前核实裁员率、信用信息等情况, “一对一”告知企业申领补贴。河西区人社局采取“不停办、及时拨”工作方式,及时反馈审核结果,每周循环公示,保证受理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返还资金。
同时,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大返还力度:一是推行“免申报、直接付”。对防疫物资生产保障、复工复产等重点企业免除申报程序,通过后台数据比对筛选核实信息,经公示后直接拨付资金。二是开通“一键申报”系统。3月11日上线运行,参保单位登录社保网厅后,在稳岗返还弹出窗口点击“一键申报”即视为提出申请,各区受理后核实相关情况,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拨付返还资金。三是扩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返还基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劳务派遣企业、劳务外包企业或《营业执照》上有“劳务派遣”、“劳务外包”、“劳务分包”等经营范围的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基数由企业自有员工扩大至劳务派出(外包)人员。
此外,为保障失业保险基金安全,对审核时属于严重失信企业、审核时被列入破产清算或注销名单的“僵尸企业”,不予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来源:天津政务网
河南汤阴:就业扶贫“亮实招”
河南省汤阴县积极采取措施、全力克服困难,战疫情、亮实招,全力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双向发力,“亮招”线上线下招聘
一是线上招聘,推动“云就业”。通过“云上汤阴”APP、人社局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开展招聘活动,发布县内外106家企业的6700余个就业岗位;利用镇村就业调查员、帮扶责任人等群体,将线上招聘信息“一对一、点对点”推送给贫困劳动力,搭建“云就业”平台。二是线下对接,链接供需。通过入户推介、农村大喇叭、精准扶贫招聘会等形式,搭建企业与贫困劳动力之间双向供需链接,解决用工就业供需信息不对称。3月以来,共组织县内20余家企业深入到乡镇开展精准扶贫招聘会4次,入户推荐岗位1000余次。
三路并行,“亮招”县外县内就业
一是有序开展劳务输出就业。开通返岗复工绿色通道,“点对点”将贫困劳动力输送到就业地或就业单位。二是支持服务就地就近就业。对有就业意愿暂时不能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通过县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织就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吸纳就业等方式,推动就近就地就业。三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对无法外出、无法离家、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实施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资金补贴,“亮招”转移就业激励
一是激励县域内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对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的生产经营主体,给予社保补贴、以工代训补贴、稳定就业奖补等补贴政策。二是鼓励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对通过有组织劳务输出到县以外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贫困劳动力,给予300元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三是增加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收入。调整后的村级转移就业服务公益性岗位人员年收入1.08万元,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人员年最高收入7140元,通过增加收入,激发就业积极性。3月份,共发放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补贴25.5万元,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1.65万元,社保补贴4719元。
来源:河南省人社厅
重庆:启动“渝薪芯”工资管理信息系统
近日,重庆市人社局举行“渝薪芯”工资管理信息系统上线仪式。该系统集工资审核、工资发放、数据查询、退休审批等功能为一体,将从4月起在重庆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中全面启用,为约1100个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提供“全天候”线上服务,重点保障一线医务人员工资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强化了工资管理的规范化和智能化。
黄长先是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的人事干部,近几日,他一直在忙着为兑现一线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调整卫生防疫津贴标准、核增一次性绩效工资总量等几项工资待遇政策做着大量基础工作。“渝薪芯”系统上线后,她不再需要抱着大量基础资料赶到重庆市人社局现场报送工资数据,从“面对面”变成了“键对键”,切实体验了一把“让数据跑路”的信息化服务。
重庆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整合系统功能,实现事业单位职称评定、岗位管理、社保缴费“一站式”线上办理等功能,真正实现让人事薪酬待遇办理“不出门、不跑路、秒办结”。
来源:重庆市人社局
一家之言
稳就业是稳人心,刻不容缓
当前就业形势怎么样?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有哪些就业创业支持?新的就业增长点在哪里?随着疫情过去,各行各业逐步复工复产,稳就业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一定冲击,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也受到波及。有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出现了下降。这提醒我们,在继续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加快复工复产的步伐,采取适当方式促进就业,让群众得以安其职、乐其业,已经刻不容缓。
当前,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我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了积极成果。在维护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的基础上,理应逐步将工作重点转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要做好“六稳”工作,这其中,稳就业是重中之重。这不仅因为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关乎国计民生,更重要的是促进就业能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新回到正常轨道。
稳就业要抓住主要矛盾、针对重点人群。比如在复工复产政策上,不得因审批、备案不及时等延缓企业复工,应因地制宜取消外地人员返岗的不合理限制;又如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支持利用视频招聘、远程面试、精准撮合等办法,做好求职招聘的对接服务;再如在农民工返岗方面,提倡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就近上岗、适当补贴,提高帮扶的精准度。千方百计地稳住广大人民群众的“饭碗”,才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创造更多“饭碗”。特别是,今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复工复产、外出务工关乎贫困群众的收入,更关乎脱贫致富的进程,只有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才能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致富。
稳就业要先稳企业。一段时间以来,为支持复工复产,各级政府、各部门积极为企业提供帮助,从推出助企惠民政策到简化办事手续,从减税降费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政策 “工具箱”可谓是丰富多样。以中小微企业为例,目前全国已向47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112亿元,惠及职工2426万人。只有多措并举,营造好优良的营商环境,才能滋养企业成长壮大,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企业在如此关键阶段仍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实在不是我们愿见到的。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公布了2020年第一批8家用人单位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其中北京麻辣诱惑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被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企业必须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按时发放员工工资,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只有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才是全面复工、全面稳产的应有之义。疫情面前,我们能够理解企业的难处。但如果用人单位有困难,既要及时和员工做好沟通,也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不能以一副“你爱去哪告就哪告”的泼皮心态处事。
受疫情影响,尽管稳就业的任务艰巨繁重,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就业的基础条件也就没有改变。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人们已经在数字生活中体会到互联网等科技对就业的“重塑力”。无接触商业、线上问诊、共享员工、混合销售等“互联网+”商业模式,正在催生更多就业机会、产生更多新职业。这既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良好契机,也是职业发展的巨大蓝海。
面向未来,在推进“互联网+”行动中促进创新创业继续发力,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潜力,不断培育更多经济新形态,以稳就业来稳人心,必将迎来新增长点竞相迸发。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纠正就业歧视 给“湖北籍”劳动者以最大尊重
3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强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和近期相关的文件都在反复要求,要坚决纠正针对疫情严重地区劳动者的就业歧视,明确提出“三个不得”: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不得发布拒绝招录疫情严重地区劳动者的招聘信息;不得以来自疫情严重地区为由拒绝招用相关人员;对疫情导致暂不能返岗提供正常劳动的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或退回劳务派遣用工。
目前对疫情严重地区劳动者的就业歧视,已经出现。翻看报道,有的湖北籍劳动者因为身份证“42”开头就被公司无理解雇,有的因为近期在湖北工作过被公司拒之门外;有些企业招工信息中直言“湖北人已满,请勿报名”,有的不准湖北籍员工返岗复工,连疫情期间没去过湖北的也“打入另册”。
在一些人看来,对湖北籍劳动者就业“另眼相看”,也是疫情防控期间的特殊考量,目的是减少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也是为了大多数人的身体健康考虑。问题是,这些劳动者并非新冠肺炎的疑似患者、确诊患者,他们只是来自疫情严重地区,与众不同的地方,也仅此而已。身体健康并无安全威胁的他们,本来已因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和长期隔离,经受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煎熬和压力,如果就业中还要忍受不公平的待遇,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对疫情严重地区劳动者的就业歧视,不仅是对他们情感上的伤害,更是对他们权益上的违法剥夺。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仅仅因为劳动者来自疫情严重地区,就对他们的就业设置各种羁绊,是在明目张胆地触碰法律红线。
而且,根据法律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对于疫情严重地区的劳动者,如果在就业过程中遭受了歧视,可以通过诉讼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不仅如此,法律还规定了政府在纠正就业歧视方面的职责,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创造公平就业的环境,消除就业歧视,制定政策并采取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扶持和援助”。从国务院办公厅近期相关文件,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公开发声,再到湖北省呼吁请求全国各地、全社会善待湖北人民,这些富有针对性的举措陆续出台,有利于及时纠正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乱象,让湖北籍劳动者及早实现健康返岗、安全返岗、暖心返岗,更好地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当然,就业歧视的背后,也有落后文化观念的影响。从社会层面看,有必要持续加强宣传引导,打消企业顾虑,消除公众误解,如此才能根除歧视“毒瘤”,更好地维护劳动者权益。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他山之石
欧洲多国采取多项措施 缓解医疗系统压力
意大利是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第二多的国家。意大利、以及西班牙、法国等国继续采取更多措施,重点是缓解医疗系统面临的压力,希望尽快控制疫情。
意大利:分流部分伦巴第大区重症患者
意大利卫生部的官员当天表示,正在将一些患者从感染率最高的伦巴第大区转移到其他地区的重症监护室,以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意大利教育部方面则表示,全国各地的学校将延长关闭时间,在绝对安全时学生才能返校。
西班牙:采购医疗物资 征用呼吸机
在西班牙,截至27号已经有9444名医护人员确诊染病,这一数字全世界最高。西班牙卫生部将征用私人诊所的呼吸机,政府方面将全力采购医疗物资。此外西班牙政府还宣布,禁止企业在国家紧急状态期间解雇员工。
德国:通过财政援助计划
27号,德国联邦参议院审议通过了一项财政援助计划,其中医院也将获得资金支持,用于购买关键防疫物资。
法国:延长限制出行措施至4月15日
法国政府决定将3月31号到期的全国限制出行措施延长两周,至4月15号。针对没有严格遵守要求的人员,将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
英国:首相约翰逊感染 开间方舱
在英国,27号英国首相约翰逊和英国卫生大臣马修·汉考克新冠病毒检测都呈阳性。为了应对疫情,英国政府已决定将伦敦东部一个会展中心改建成临时医院,预计可提供4000张病床,计划在下周启用。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