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快报 第2006期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06  阅读次数:84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快报

202006

南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学会 2020319

最新关注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稳就业等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统计局部署深化统计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


各地动态

浙江:支持企业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

辽宁:采取积极措施 促复工 稳岗位 扩就业

安徽:下好稳岗就业这盘棋

福建厦门:“点对点”助力返岗复工 一帮一推进脱贫攻坚

湖北潜江:首批“点对点”务工人员返岗


一家之言

复工之后如何做到工作和防护两不误?专家为你支招

发展“智能+医疗”,首先要鼓励“医生+研发”


他山之石

法国政府不经议会表决强行通过退休制度改革法案


最新关注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稳就业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稳就业;要求加快重大投资项目开复工,有效补短板惠民生;通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草案)》。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必须把稳就业放在首位。一要根据疫情持续向好态势,在保持必要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取消妨碍复工复产的不合理规定,让更多务工人员尽快返岗,有活干、有钱赚。二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取消不合时宜的临时管制措施和不合理的证明、收费等规定。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要简化手续,政府涉企事项尽可能网上办理,尽快让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受益。三要发挥“双创”积极作用,更多采取市场化手段促进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孵化器等发展,增加大学生就业创业机会。鼓励国家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或辅助人员,其劳务费用和有关社保补助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消除障碍,为多种形式创业和灵活就业松绑。扩大创业担保贷款对象范围,对优质项目免除反担保要求,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抓紧出台公有用房对中小微企业租金减免的指导标准。鼓励地方对让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私有用房业主、平台企业给予补贴。国有供电供水企业对疫情期间欠电费、水费的中小微企业不断供、不收取滞纳金。四要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加大支持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催生新岗位新职业。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加快上线上云。聚焦养老、托育、家政等就业潜力大的领域,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活服务业。支持发展共享用工、就业保障平台,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就业和社保线上服务。

会议强调,要把推进重大投资项目开复工作为稳投资、扩内需的重要内容,抓紧帮助解决各类所有制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用工、原材料供应、资金、防疫物资保障等问题,推动各地1.1万个在建重点项目加快施工进度。加快发行和使用按规定提前下达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抓紧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督促加紧做好今年计划新开工的4000多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后续项目储备。对重大项目审批核准等开设绿色通道,尽快实现开工建设。

会议指出,促进农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会议通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草案)》,明确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防治责任,细化完善了监测预报、预防控制、应急处置等全链条防治制度安排,为农业发展特别是做好今年重大病虫害防治、稳定粮食生产提供法律保障。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来源:中国政府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统计局部署深化统计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统计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深化统计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

《意见》指出,要按照完善统计体制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总体要求,遵循统计专业人员成长规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的统计专业人员职称制度,完善评价机制,为客观科学公正评价统计专业人员、不断壮大统计人才队伍提供制度保障,为统计事业发展和统计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意见》强调,要健全评价体系,增设正高级职称。优化评价标准,把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放在评价标准首位,要求统计专业人员自觉维护统计数据真实性,坚决抵制统计造假。突出对能力水平和实际贡献的评价,强化统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引导统计专业人员不断提高统计分析研究能力,促进统计数据在决策管理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实行分类差异化评价,对不同专业领域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实行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相结合。

《意见》指出,统计专业人员初、中级职称实行以考代评,副高级职称实行考评结合,正高级职称采取评审方式。在综合评估基础上,逐步将高级职称评审权限下放至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市地,向基层、艰苦边远地区统计专业人员和特殊人才倾斜,开展基层统计专业人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打破户籍、所有制、身份、档案等制约,畅通职称评价渠道。推进职称制度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高端统计人才培养等相衔接,促进统计职称与相近职称的衔接,减少重复评价。

《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组织实施,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把控正高级职称数量,合理确定比例。要做好宣传引导,共同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

来源:人社部

各地动态

浙江:支持企业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

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财政厅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企业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支持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培训。

  《通知》明确了培训对象为在受疫情影响期间停工或半停工的各类企业,对职工(含在本企业的劳务派遣人员)开展的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企业(电商企业)以及新业态企业可参照执行。

  《通知》对培训方式和内容进行了创新。企业可自主开展线上培训或委托线上培训平台开展培训。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确定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的培训项目。企业可通过在线直播、视频录播、实时互动、教师答疑、考核测试等形式安排培训课程,也可将适合线上授课、居家练习的实训课程纳入。

  《通知》规范了补贴申报流程。企业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向失业保险缴费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申请报告、培训方案,以及企业营业执照等资质证明材料。培训方案包括企业名称、培训对象、培训课程、培训时长、培训方式及平台、培训成本等。企业按培训方案完成培训课程后,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学员名册、签到记录、授课记录证明材料、企业开户银行账户信息等材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公示无异议后,经同级财政部门确认并在三个月内将培训补贴核拨到企业提供的银行账户。

  《通知》还对补贴方式和补贴标准进行了明确。此次线上培训补贴采取直补企业方式,不得补给个人或培训机构。补贴标准可按企业实际培训费用不超过95%的比例给予补贴,原则上每人每个培训项目实际补贴的培训费用不超过800元。企业职工每人可享受不超过3次补贴(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在上一个培训项目结束后方可参加下一个培训项目,同一培训项目不得重复享受补贴。

来源:人社部

辽宁:采取积极措施 促复工 稳岗位 扩就业

辽宁省人社部门在狠抓疫情防控的同时,实施降成本、减负担、稳岗位、保用工、扩就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降低疫情对就业影响,确保全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一是加大援企稳岗返还力度,支持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预防失业、保障生活作用,加大援企稳岗政策落实力度,对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进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打破常规,创新工作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减少审批要件,优化经办流程,缩短发放周期,提高返还效率,实现稳岗返还应发尽发、早发快发。截至311日,全省已为5280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4.35亿元,稳定岗位86.13万个。

二是快速精准服务,24小时保障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用工。各级人社部门建立重大项目重点企业24小时用工调度保障机制,为重要医用物资、生活必需品、交通运输等企业每家配备一名“就业服务专员”,建立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台账,每日进行企业需求与求职人员匹配对接。开展“人社干部走企业解难题”活动,组成12个专项工作组,深入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实地走访,送政策、送服务,切实解决重点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困难和问题。组织人社干部送政策、送服务到企业、到项目,摸清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用工和员工返岗情况,做到企业员工总数清、空岗结构清、需求人数清、困难问题清,宣讲就业、社保、人才和劳动关系等方面政策,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各级人社部门直接帮助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大连华伦无纺设备有限公司等80家企业招聘员工2255名。

三是多部门联动,“点对点”保障农民工返岗复工。联合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公安、铁路等部门建立横向协调机制,省、市、县(市、区)三级纵向联动,统筹开展全省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加强跨地区劳务协作,集中开展输入地和输出地返岗人员信息对接,组织农民工成规模、成批次安全有序返岗,确保农民工返岗途中、交接、上岗等各环节严密衔接,做到输出有组织、健康有检测、承运有防护、到达有交接、全程可追溯,实现“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截至311日,全省返岗复工农民工23.29万人,其中省内务工17.1万人、省外务工6.18万人。通过“点对点”服务,安排专车专列专机851台次、安全运送18191人返岗复工。

四是创新服务手段,做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大力推行线上就业服务,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不见面办理”事项清单,开展网上“春风行动”和就业援助月,通过网上办事大厅、手机APP、微信等多种方式,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线上“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截至311日,举办网络招聘会142场,在线招聘企业3862家,发布岗位8.3万个,在线求职4.5万人次,做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沈阳市启动“才领东北筑梦盛京”网络招聘会,1300余家企业参会,提供岗位1.2万余个,超过往年的4倍;大力推广网络面试。截至目前,有108个城市2835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6万多个,用工需求16万人,涵盖各类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操作工、普通劳务人员职业,薪资待遇30001万不等。葫芦岛市已有1.3万人达成就业意向,1722人通过“点对点”方式抵达就业目的地城市。

五是扎实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积极推进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搭建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推进“停工不停学”,满足企业各类培训需求,确保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节奏不变、效果不减。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在停工期、恢复期组织本企业职工参加与职业技能相关的线上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截至36日,全省企业通过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网上学习平台、中国职业培训在线、辽宁省远程培训系统、学习通等多个线上培训平台,共开展线上培训31015人。

来源:辽宁省人社厅

安徽:下好稳岗就业这盘棋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面对疫情的影响,如何坚持就业优先,推进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是当前各地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牛鼻子”。安徽省出台稳岗就业创业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渡难关。

稳就业须稳企业,协助企业招工

“请大家戴好口罩,隔一个座位坐好,马上就要发车了。”228日上午9点钟,舒城县山七镇人武部长吴超带着40多名农民工前往安徽胜利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面试,这是镇里第二批集中组织为该企业输送劳动力。

企业是就业的主渠道,稳就业必须稳企业。企业复工复产运转起来,才能让老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稳。受疫情影响,安徽省许多企业普遍存在返工人员不足的困难,各地针对疫情期间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相继出台奖补政策及“点对点”服务举措,将“春风行动”现场招聘改为线上招聘,引导城乡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帮助外地员工返工返岗,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蚌埠市对基层平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介绍返乡人员本地就业的,给予400元至1200元不等的输送奖励;对中小微企业新吸纳就业的,按照1000元每人的标准给予就业奖励。池州市对本地务工人员集中地区开通返岗“定制专线”,实现“出家门进车门、下车门进厂门”,全市返岗农民工9.61万人、返岗率60.8%,有效保障了建筑业企业复工及重大项目建设等用工需求。

位于宣城经开区的安徽爱维迈德医疗用品公司是一家生产隔离衣、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的医疗卫生企业。为保障疫情防控医疗物资需求,2月初公司提前复工,急需50名熟练的一线缝纫工人。宣城市人社部门闻讯后赶赴企业现场办公,第一时间通过多家网络平台推送招聘信息,动员本地4家人力资源企业和培训机构寻找资源,并明确一名服务专员“包保”,仅用3天时间就为企业招聘员工70多名。

226日,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在全省第一个组织包机,从河北石家庄接回161名员工返岗复工,确保公司完成国内市场及海外订单。截至2月底,芜湖市通过补贴政策、采用定点包车等方式,组织专车124台次,成规模、成批次接回920多个地市的返岗员工2035人,打通了务工返岗的“最后一公里”。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扩大招聘和引进工人的同时,积极探索人力资源余缺调剂周转的“员工共享”模式,将322名银鹭食品公司的富余员工调剂给盼盼食品等多个企业使用,确保员工返岗不流失,也弥补了其他企业的用工不足。

该省各地建立重点企业岗位需求清单和公共就业服务需求清单,成立为企服务专班,配备“人社服务专员”,实施“就业直通车”行动,推行“网上办、不见面、不打烊”的公共就业服务,助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满足资金需求,服务企业复产

天长市安徽中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进行汽车门锁零配件加工、包装作业。 “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加上资金短缺,公司同德国凯毅德公司签订的300万元订单有所滞后,市民生村镇银行及时开辟了信贷‘绿色通道’,为我们送来了370多万元的‘及时雨’。我们不仅提前复工生产,而且在开足马力加班加点赶进度,确保一个月内按期交货。 ”公司总经理何伟国说。

芜湖市针对疫情以来扶持政策碎片化问题,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政策实施细则》,对失业保险返还、定点企业就业补贴等七类政策兑付进行了明确。截至2月底,该市累计下达促进新型工业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各类扶企资金3.5亿元,各级财政累计拨付扶企资金7亿元,惠及企业1845户,已发放907户失业保险费返还2889.13万元,受理审批214家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的申请,缓缴金额达7981.08万元。

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蚌埠市出台10条共25项应急政策举措,第一时间启动2020年制造强市等政策第一批奖补项目资金拨付工作,成为全省首个提前预拨政策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城市,首批预拨资金6285万元,128个项目获得支持。

宣城市在强化金融支持为企业“输血”的同时,全面推进援企稳岗政策,对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的参保企业、中小微企业,符合条件的尽快落实失业保险费返还、社会保险费用减免、职业培训补贴、就业补贴、用工余缺调剂补贴等政策扶持。

政策有温度、有力度,稳企、稳就业就有坚实支撑。面对疫情的影响,安徽省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强化财政、金融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加大金融助企力度,深入开展“四送一服”,把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缓交住房公积金作为最直接的减负手段,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活企业内力活力,努力减小疫情对工业经济影响。

分类施策抓重点,畅通就业渠道

目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时间节点,淮北矿业集团主动承担国企社会责任,统筹做好复工复产和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我们全年计划招聘高校毕业生350人,目前发布的网络招聘简章覆盖全国所有省份240多所综合类高校。”该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他们还变招工为招生,将面向社会扩大招录矿井机电专业订单班300人、通防专业订单班150人。

一边是缺工的企业,一边是寻找就业的人群;一边是本地企业用工难,一边是本地人员外出务工多。安徽省各地把就业市场供需两端有效对接,兼顾本地就业与转移就业,联手企业提供针对性公共就业服务,着力保障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池州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多渠道拓宽贫困户就业路径,提前批复287个项目扶贫资金,24个扶贫车间复工复产,89个贫困村新开发公益性岗位、临时用工1500余个,并与沪苏浙粤11个城市建立务工人员返岗对接机制,组织21条“点对点、零换乘、一站式”运输专线,帮助赴外返岗人员解决出行难题。

宣城市为促进农民工返岗复工,组成乡村人社服务小分队,摸清全市25万返乡农民工基本信息,建立“定向返岗、定单输送,包车直达、包人专送,送岗到人、送人到岗”工作机制,运送省内外返岗农民工2100余人。

受疫情影响,该省各地针对中小企业经营承压、返乡劳动者暂时性滞留、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收入断档等实际,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基本生活的保障力度,及时将受疫情影响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确保失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并通过城乡社区公共卫生等临时公益性岗位,过渡性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因疫情无法返岗的农民工。

来源:人民网

福建厦门:“点对点”助力返岗复工 一帮一推进脱贫攻坚

几天前的一个早晨,8辆长途大巴在位于厦门海沧区的明达实业公司门口一字排开,头戴“积石劳务”小红帽的152位来自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的务工人员依次下车。量体温、吃早餐、领被褥、入宿舍,整套流程有条不紊。这批新员工入住宿舍后就开始监督性医学观察,同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3天后就能够正式上岗生产。

有的务工群众待遇更好,是被包机接来的。几天前,从兰州飞往厦门的包机航班MF8260顺利降落在高崎机场。这趟飞机上载着182名来自厦门集美区对口帮扶县——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13个乡镇的务工人员,其中102人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当晚,他们就被妥善安置到集美区的7家重点企业。

2月底以来,厦门市推出“硬核”举措,采取“点对点”“家门到厂门”的安全运输模式,包车、包机、包列输送2647名临夏籍务工人员来厦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40人,不仅解决了厦门企业用工燃眉之急,而且推动了东西部劳务输转,实现复工复产与对口帮扶并进共赢。

到厦门务工已成为临夏州许多群众脱贫致富的“铁庄稼”。今年25岁的马小龙原是一位拉面师傅,此次他和妻子一同来到厦门海沧区务工,他说:“去年就有老乡来这里上班,他们说好,我们就来了。”

一人务工,全家脱贫,促进就业增收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厦门市围绕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任务,实施劳务奖补政策,大力促进临夏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在厦就业的临夏籍务工人员达537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54人。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厦门市坚持以推动产业扶贫为核心,以促进就业脱贫为目标,以助力扶贫扶志为重点,变单向帮扶为双向合作,用心用情助推临夏州实现全面脱贫。

春节刚过,福建省农业龙头企业——厦门绿百合食品有限公司到临夏州考察。31日,该公司在临夏县成立成伯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首期计划流转土地2500亩,投资种植高原夏菜,通过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和开展消费扶贫,带动当地农民稳定增收。

“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同时,厦门立足临夏州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大产业投资,在增强当地‘造血’功能上下功夫。”厦门市赴临夏州帮扶工作队领队邱武伟说,厦门发挥国企、民企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帮助临夏州引进一批有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好、吸纳就业人口多、带动脱贫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推动共建产业园区,吸引更多能够有效吸纳建档立卡人口就业的企业入驻园区。同时,扩大消费扶贫,加大力度采购销售贫困地区农特产品。

来源:新华网

湖北潜江:首批“点对点”务工人员返岗

31413时,4辆大巴车从潜江市汽车客运总站缓缓驶出,搭载着72名外出务工人员踏上复工之途。这是潜江市首次“点对点”向省外全程护送务工人员返岗,72名务工人员分布潜江市15个乡镇,均在浙江绍兴市10余家企业务工。

“疫情防控期间,感谢大家的理解和配合,希望大家把潜江的深情厚谊带到绍兴,带到工作岗位上去,与同事们分享潜江疫情防控经验、作法和众志成城精神。祝大家在岗位上取得新的成绩,一路平安。”市委书记吴祖云为大家送行。

为打好湖北经济保卫战,潜江市把民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提前谋划、精心部署、周密组织,在认真防控的前提下,率先在全省采取“点对点”的送达形式,保证外出务工人员安全出行、有序返岗,打通返岗复工"阻隔"

在潜江市汽车客运站内,务工人员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早早到达指定地点。他们戴着口罩,手里除了行李还拿着统一发放的面包、水、口罩等生活物资和防护物资。

“因为疫情影响不能返岗,我们待着家里都特别着急。现在政府组织专车免费送我们过去,既方便又有安全防护措施,真的很贴心,谢谢你们!”来自周矶办事处团结村王磊激动地说。

绍兴人周海波春节前陪爱人回潜江探亲,因疫情滞留潜江一个多月:“潜江在打好疫情防控仗的同时,组织点对点的免费大巴让我们返岗,真的非常感谢。”

为有序推进复工复产,3月初该市人社局启动外出务工人员及在潜滞留人员需求调查统计,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平台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做到每日汇总、动态掌握。

潜江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程文辉说:“经过大数据比对,我局迅速与外出需求比较集中的浙江绍兴方面取得联系,成立工作专班共计25人,与绍兴市、区县、乡镇办、企业四级开展核对,落实了72名外出务工人员接收点、隔离点等各类信息,做好了返岗复工的一切准备。”

为做好本次返岗护送工作,所有务工人员的交通和食宿费用全部由潜江市政府负责,不仅如此,市政府还向每名务工人员购买了抗疫情特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人均100元,保期一年)。在运送过程中,坚持“严格防”与“有序放”有机结合、“继续静”与“逐步动”有机结合,与浙江绍兴采取“点对点、一站式”方式有序转移。与此同时,潜江市多部门均安排工作人员随行。

目前,潜江市正紧密联系荆州、恩施等省内市州和江苏南通、广东东莞等外省、市政府,潜江市的务工人员将以“点对点”方式回到工作岗位所在地。同时该市还将接外地务工人员返潜返岗。

来源:人民网

一家之言

复工之后如何做到工作和防护两不误?专家为你支招

2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李涛对恢复正常生产之后的一些健康问题作出了解答。

Q:员工想到恢复工作之后会有大批人员聚集,有可能出现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对这个问题企业应当如何应对?

A: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 李涛:疫情期间复工,很难避免员工出现紧张情绪,所以企业应该有所认识、早做应对。一是要结合工作场所,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新冠肺炎病毒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员工科学理性认识疫情,要做好个人防护,理解、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二是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疏解员工的紧张焦虑情绪,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企业可以设立心理健康的咨询电话,设有医务室的企业,可充分发挥医务室的作用,没有医务室的企业,可以依托心理健康或者是疾病控制专业机构来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三是发现或可能出现群体心理健康危机的苗头时,企业应该及时向属地的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组报告,采取有效措施。

Q:如何既做好工作,又做好个人防护?

A: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 李涛:第一要注意个人防护,我们建议工作场所要全程佩戴防护口罩。工作场所存在粉尘和毒物的,既要考虑对新冠病毒的防控,也要考虑对所接触危害因素的防控,还要注意到防护效率和密合度是不是符合要求。办公场所一个人办公可以不戴口罩,但是多人办公的时候建议要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办公场所,适当加大座位之间的距离,注意保持对工作服、座椅套定期消毒。第二要加强手卫生的措施,养成勤洗手、正确洗手的习惯,当我们不能确定手是否清洁的时候,避免用手接触口、鼻和眼睛,减少用手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要定期对工作台、操作按钮等物品的表面进行消毒。第三要减少人群聚集,可以实施错峰就餐,或者打包到各自的休息室就餐,也可以提供盒饭,鼓励员工自带饭盒。就餐的时候要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交谈。第四要留意自己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要避免接触他人,要佩戴口罩。按照规定及时到指定的医院就医,要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去医院路上,以及医院内,一定要保持全程佩戴防护口罩。

来源:文汇报

发展“智能+医疗”,首先要鼓励“医生+研发”

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医疗器械产业在前沿科技的加持下正在飞速发展,上海已在体外诊断系统、高端影像设备、植入介入领域走在全国前列。然而,医疗器械产业在核心技术、商业模式方面还存在短板——产品核心技术往往来自于国外,医生与研发过程脱节,“智能+”医疗器械产业需要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为了促进上海医疗器械高端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有效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紧缺,最终惠及市民健康,农工党上海市委在今年上海两会上递交了一份集体提案,建议联合各方力量对于核心技术集中攻关,以临港新片区发展机遇带动医疗器械行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攻克核心技术,医生与研发不再“脱轨”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政策的保驾护航,为“智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农工党上海市委课题组在调研时发现,“智能+”医疗器械领域的核心技术大多数来自国外,这其中就包括高端大型影像设备核心零部件、植入级医疗器械核心管材、高性能医用钛合金等。大多数高端医疗器械国内企业还无法自主研发,因而医院常需斥巨资从国外采购。

而在产品研发领域,国外医疗器械研发过程往往会有医生参与其中,以便找出问题并及时解决。但在国内,医疗数据依然处于“孤岛状态”,高级别医学专家对医疗器械研发的参与度也比较低,临床需要的产品及其研发过程与医生几乎脱节。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陈芳源认为,可以发挥工业强基等财政专项的引导作用,分批组织上海乃至全国的科研力量共同攻克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瓶颈,并对部分有成果的科研机构加大扶持力度。

目前,几乎没有国产“智能+”医疗器械在三甲医院中流通。农工党上海市委课题组成员俞彦介绍,目前“智能+”医疗器械均属于三类医疗器械范畴,而现阶段极少有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明确的基于“智能+”的医疗器械审核标准也暂未出台——这使得部分企业的研发成果只能以软件销售形式向医院收取费用。医疗器械“卖不出去”,产品流通问题难以化解。

“我们应该学习借鉴国外监管思路和经验并结合产业实际情况,尽快形成和健全监管审批制度、定价方面的配套措施。”俞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农工党上海市委在提案中建议,组织研究并在国内率先推动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纳入财政收费体系,探索并试点部分收费项目,或采取政府补贴方式,支持医学影像和辅助诊疗系统等在疾病早筛方面的推广应用。此外,还可以抓住临港新片区发展机遇,让“智能+”医疗器械产业布局更合理。具体而言,联动临港新片区周边医学园区、产业基地、科学中心、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试点在新片区打通国产基于 “智能+”的医疗器械从产品研发、成果转化、临床应用到产业化和人才培养全过程。

“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够使用‘中国造’‘上海造’先进医疗器械。‘智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最终受益的还是市民百姓。”陈芳源说。

来源:央视新闻

他山之石

法国政府不经议会表决强行通过退休制度改革法案

  当地时间229日晚,法国政府突然采取行动,不经议会表决,强行通过退休制度改革法案,给法国政坛投下震撼弹,令很多民众感到震惊。

  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当晚现身法国国民议会,突然代表法国政府宣布引用宪法第49条第3款,不经过议会讨论和表决,直接通过退休制度改革法案。法国政府提出的退休制度改革法案主要内容是将法国各行业的42种退休制度逐步合并成一个统一方案,以实现社会公平。

  法国工会组织纷纷表示强烈反对改革方案,自去年12月以来展开大罢工和抗议示威游行,向政府施压。

  法国国民议会217日开始对退休制度改革法案进行辩论,国民议会中反对该法案的议员提出了多达4万条修正条款。总理菲利普表示,经过两周辩论,还有近3万条修正案等待审查,辩论过程可能旷日持久,政府方面很可能难以按原定计划完成立法议程,因此采取了不经议会表决的步骤。此次也并非是法国政府史上首次动用宪法第49条第3款,不经议会表决通过相关法案,往届法国政府也多次采用这一手段,在不少情况下是别无选择才这么做。

目前法国新冠肺炎疫情紧张,确诊病例已达100例,法国卫生部长韦兰宣布限制公共集会,即日起禁止在密闭场所举办超过5000人的聚集性活动,大型户外公共活动也会取消。尽管如此,仍有不少民众在当地时间31日凌晨聚集在国民议会外展开抗议,反对退休制度改革法案通过。此外,法国总工会秘书长马丁内斯批评政府不经议会表决强行通过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并宣称下周将组织工会成员展开新的示威游行活动。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